親愛的  

「別讓孩子吃桃,他會過敏」

看了許多人的心得,大多提到佟大為在公車上或是趙薇最後面說的那句話。但我記得最清楚,也是讓我眼淚直流停不下的是這句。兩個不同家庭、不同視角,用一句話完全貫穿身為人父人母的那份心,也道盡了這個故事的無奈。

導演陳可辛一直在訪談裡強調《親愛的》是他執導作品裡拍的最好最成功的一部,本以為是誇大,或是為了票房不得不用的話術。看完以後認真覺得不是在說謊,這是我看過他的作品裡第二喜歡的(第一不用說就是他的《甜蜜蜜》,他再怎麼拍都無法超越甜蜜蜜的,因為是那個時代的標記)。

《親愛的》改編自真實故事,講的是一對從鄉下來到深圳打拼的夫妻,在離婚之後兒子失蹤又尋回的故事。通常這種親情故事,就怕拍的太灑狗血,如果處理不好,就有故意騙觀眾眼淚之嫌。還好陳可辛給了觀眾更多更多的面向和視角,前半段就是黃渤和郝蕾如何失蹤兒子跟尋回的故事,但後半段趙薇飾演的新媽媽,也就是擄走黃和郝兒子進而扶養他的農村婦人登場,整個故事就由被害人這方,轉為看似是加害人這方的視角開展。

電影精采的就在後半段。前面用「看似被害人」的字眼是因為,擄走孩子的是他先生,先生以他在深圳與外面女人偷生的藉口騙過了趙薇,而且不只是一個兒子,還有另一個女兒也涉入其中。這時,被矇在鼓裡的她,便很難去套上「加害者」的標籤。電影就在趙薇出場以後漸漸譜出它的複雜度,也就是所謂的人性、城鄉議題、中國獨有的一胎化政策和劇中每位角色陷入的人生難題中。

這劇本寫的太精采、太有巧思、太棒了!礙於搞定陸片配額一事後,有可能在台灣上映,我便不細講劇情了。如果有上映大家一定要去看,這部我覺得就像《控制》一樣,通常故事可能講到孩子被尋回就結束了,但它繼續挖掘下去,讓觀眾思考關於習以為常的善惡,真的能夠如此簡單的二分嗎?對孩子來說,哪一個才是他的「家」?一個很通俗很類型化的電影形式,竟然可以在內容上延伸出這麼有深度和廣度的視野,實在難得。

這屆金馬獎《親愛的》只入圍趙薇最佳女主角一項,我真的要為它叫屈,雖然說今年影片素質整齊水準又高,競爭勢必非常激烈,但我認為至少還要入圍張譯的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原著劇本兩項才是。劇本就不用說了,後半段的複雜度和想要述說,甚至是批判當局的企圖都是這部電影的驚喜之處。相較之下,《行動代號:孫中山》在原著劇本的入圍就像是學生作品面對大師鉅作一般的不成熟,唯一可以解釋的原因-要為台灣保留一個席位。

再者,《親愛的》中,重要的三位男演員-黃渤、佟大為和張譯(飾演韓總),就屬張譯讓我眼睛為之一亮。黃渤的表演毫無疑問的好,但這個好是可以預期的,畢竟他的底氣、表演實力無庸質疑,而且這個角色也符合他帶有點土味的「接地氣」感覺。而佟大為戲份不多,最重要的一場戲就是在家裡跟生病的媽媽相處那裡,相較於在辦公室大發飆的外放表現,這裡卻是出奇的靜,但這種反差主要是劇本和角色寫的好,很難歸功於表演的傑出。

而張譯這個角色不僅寫的極好,他演的更好!隨便算算,他第一次在酒席自白唱歌那場戲、在車裡看著黃渤興起「為什麼是你」的嫉妒心情、在戶政事務所對辦事人員大發飆以及最後公布喜訊卻懊悔違反誓言然後到角落裡崩潰痛哭,這四場戲值得為他掙得一席男配角入圍!若是為了台灣保障名額,那戴立忍和金士傑兩人擇一就好,今年男配角不如以往強大,就連《軍中樂園》的陳建斌我都覺得沒有演的他好,更別說這角色還比較有層次,他沒有入圍,我實在無法理解。

親愛的張譯  

再來,《親愛的》裡面主要的女性角色就屬原生媽媽的郝蕾和新媽媽的趙薇。前者,演的很好,有好幾場戲的眼神都很驚人,尤其是黃渤在樓梯間說完「你說孩子被拐到那家是多久才叫他媽?」這句話以後,郝蕾的眼神透露了恨、不甘心、懊悔,五味交雜,沒話說的好。不過郝蕾畢竟是郝蕾,她的演員功力早已被金馬證明,這個角色也沒有趙薇的農村婦女來的討喜,沒入圍可理解。

親愛的郝蕾  

至於趙薇,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後,外國影評人就一致推崇她的表演。的確,電影不僅在趙薇出場以後轉了調(第53分鐘才出現),她進入角色的情緒更是真誠又感人,好幾場哭戲讓人痛徹心扉,到後來的無奈與焦躁,也把原本同情黃渤、郝蕾的心情倒向了趙薇這頭。關於這角色,我最喜歡她的單純、樸素,她問律師佟大為「我這樣算不算知情?」那幕,道盡了農村婦女的純真,原先認為她是加害者那方的人也會開始理解善惡並非如此絕對。更別說從沒挑戰過農家婦女的趙薇,這次操著安徽方言,完全素顏洗盡鉛華的樣子,顛覆了以往的形象,應該是本屆金馬影后人選中最有利的競爭者。

親愛的趙薇  

陳可辛在映後訪談提到,一部電影讓觀眾流太多淚水勢必是無法討好專業影評人的,因為電影對他們來說,是讓人思考的媒介,情感過於濃烈就淪為技巧性討好觀眾的工具了,這或許也解釋了《親愛的》沒被今年金馬評審親睞的原因之一。的確,這部片從頭到尾會令觀眾淚流不止,陳可辛把身為人父人母的苦推到最極致,觀眾也跟著他們一起痛苦、傷心。但在收的部份,陳可辛展現了一點也不嬌柔造作的細膩手法,適時的以趙薇視角,釋放訊息給觀眾思考,在難過和哭泣之餘,我們是不是能站在每個人的角度裡體會對方的難處呢?

電影,在二十世紀以後被稱為第八大藝術,然而在現今,也是個工業體系下的娛樂形式。我想,《親愛的》雖然是較為通俗的作品,但完全達到雅俗共賞的境界,實在不容易,也希望它能儘早上院線與台灣觀眾見面,就像《控制》一樣,通俗又有深度的電影真的不多見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holasJC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