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萬物論  

 

Tribute to director James Marsh.

光是要把史蒂芬霍金的前半生濃縮成節奏流暢、起承轉合自然又不淪於流水帳已經不簡單,沒想到他還可以拍的這麼詩意這麼有英式風格。《愛的萬物論》的美絕不是單純的畫面漂亮,導演用了很多意象來呼應霍金和第一任妻子潔恩的關係,以及霍金的心理狀態。

舉例來說,霍金的理論牽涉到宇宙星系和黑洞與時間的關係。在他發展理論期間,用來思考或闡述自己的觀念時,都會畫圖,也就是用「圓圈」來代表時間的開始與結束,而他的好友在介紹霍金的理論時,也用了啤酒泡沫來畫圖解釋。

這個圓圈的意象不僅用在理論上,後來包括咖啡加入了牛奶後,自然形成的圓圈形狀,也寓意了沈悶的一灘死水中,加入調味劑來掀起漣漪。另一個用法則是潔恩在劍橋宿舍裡急著爬上樓梯,那由下往上的鏡頭也給了觀眾有壓迫和急躁心理的圓圈意象。

圓圈不僅是霍金理論的意象化,更是兩人關係的表彰。霍金和潔恩熱戀之初,在湖邊面對面手拉著手旋轉,不僅成了圓圈,也暗示了他們倆來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不同學術領域、不同宗教信仰,明明像不同世界的人卻能靠著彼此不願放手營造出離心力來維繫彼此間的感情。這很明顯是高段的影像處理,用符號來闡述劇情本身,也用符號來喻之以情。

James Marsh其實是以紀錄片起家的導演,他的成名作《偷天鋼索人》(Man on Wire)講述1974年法國人菲利浦佩帝利用鋼索連接起雙子星大樓的兩端,在沒有任何安全措施下,徒步從一頭走到另一棟的故事(《阿甘正傳》導演Robert Zemeckis也將著手開拍這故事的3D劇情片版本,由Joseph Gordon-Levitt擔任男主角),他也以此片獲得200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殊榮。

James Marsh也拍攝過幾部劇情片,但整體評價都沒有比他的紀錄片作品還要好。沒想到這次能夠把已經拍攝過很多次的史蒂芬霍金人生故事處理的如此細膩,證明了他不僅懂敘事,更懂得「影像」是怎麼一回事。電影裡除了circle這個意象,還有更多有趣的鏡頭畫面值得細細品味,例如霍金理論的成像,以及當他病發昏倒時整個世界天旋地轉的感覺,導演都用心處理,好看不僅在劇情上,更在這些細節裡。

愛的萬物論  

換個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很巧妙的處理幾個問題,包括如何呈現霍金得病後的心理狀態?潔恩的反應又是如何?一開始他封閉自己,關在宿舍裡不與外界有任何聯繫。潔恩出於擔心跑去找他的時候霍金崩潰,不斷叫潔恩離開他。甚至玩槌球時還故意顯示出不便於行的樣子,氣沖沖地讓潔恩知道他已不再是過去那個霍金,想藉此嚇退她。只不過潔恩顯現出無比堅毅,不僅是沒有放棄,甚至馬上結婚擔起照顧霍金起居的責任,還在霍金病情惡化時勇敢的選擇氣切手術,儘管醫生告知只剩兩年性命。

婚後生活更能看得出潔恩與霍金是如何在生活上求取平衡,從原本預期的兩年,慢慢進展到二十年。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當霍金已經無法自行行走時,潔恩靜靜的推著輪椅到他餐桌旁,然後跑去洗碗。她並非強拉霍金到輪椅上,也不是三番兩頭抱怨他不靠輪椅不行,而是靜靜的放著,讓霍金自行選擇要不要輪椅。後來把自動式輪椅當做霍金的生日禮物時,也補了一句:「如果你不喜歡,我們就退回去。」這些態度和舉動都說明了潔恩懂得尊重霍金,對於身障者而言,自己殘而不廢,不需要凡事靠別人,尤其是越親近的人的過度施捨,反而需要一些空間讓自己覺得「我可以」,這點她做了最好的示範。

然而,霍金的身體惡化,照顧兩個孩子的重擔也壓在潔恩的身上,面臨崩潰的她需要一個幫手分擔所有壓力,這時喬納森出現。善解人意的他既正直又懂得如何跟霍金相處,漸漸地也很自然地跟潔恩互相有了微妙情愫。只不過這兩人都知道他們之間不該讓這份情感繼續萌發,霍金的氣切手術後兩人也失去聯繫。

氣切手術後,霍金連語言能力都完全喪失,需要靠著貼身看護隨時在旁照顧,也能突破他的心房,讓他自願的利用拼字方式與他人對話,這時伊蓮出現了。彷彿命運翻轉似的,伊蓮的個性跟霍金一拍即合,兩人不僅相處融洽,霍金在伊蓮面前也展現了幽默風趣的一面,尤其是閣樓雜誌那段,伊蓮很懂得用幽默讓霍金放鬆,這個時刻,因為伊蓮的強勢(這點喬納森不願意也做不到),潔恩頓時也同樣體會了局外人的感覺。

當霍金開始思考是不是真的有上帝這一回事的時候,在宗教上看似與潔恩有了共識,這點小小的發現讓她樂不可支。這點一方面說明了這兩人原本的個性和信仰有著巨大差異,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兩人當時生活已平靜如水,女方必須寄託著這樣的改變得以展露笑容,再再顯示這段關係必須走入終點。

在潔恩說著「我盡力了」的時候,所有情緒交揉在一塊,原本預期兩年的生活,竟然默默地走了二十年。她的確盡力了,所有該做的能做的她都做了,只不過沒辦法牽著手一起走向人生的終點。霍金了解到這段旅途的不容易也痛哭失聲,前面累積的大大小小的困難都化做淚水,而潔恩與霍金這段手拉著手繞著圈圈來維持的感情,也隨著淚水的滑落不得不放手。

最終結局從掉落的那隻筆開始,霍金慢慢的起身,彷彿回到身體無恙的那個時光,然後快速倒轉這兩人一路走來的種種,不僅讓觀眾回味霍金一路走來的路程,更是呼應了霍金的理論:關於時間,總是會有起點與終點。事實上,霍金與第二任妻子伊蓮離婚以後,又回過頭來與Jane重修舊好,兩人的關係也像個圓一般,經過幾十年繞了一大圈,最終依舊相知相惜。還記得霍金一開始與Jane交往時說道,他會努力計算出他們之間愛情的方程式,天才如他,千算萬算,還不如親自走一遭便知曉。

很喜歡這部電影。在劇情上,兩人的感情不是牛郎織女般的美好,而突如其來的病症也沒有擊垮霍金與潔恩,反倒是生活到最後才發現「放手不只是成全對方,也放過自己」這道理,加上導演James Marsh對於影像的敏感度,用極其細膩的手法來處理愛情題材,還有才華洋溢的Eddie Redmayne以及Felicity Jones維妙維肖又令人揪心的演出,共同成就這部傑出的電影。《愛的萬物論》沒有太大的戲劇張力,也非艱澀的純藝術電影,但它證明了一點:通俗愛情電影只要拍的很誠懇、拍的很細膩,依舊精采迷人,令人感動萬分。

愛的萬物論-演員與霍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holasJC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